生态环境部首发两国标用于规范核事故应急监测

   2020-06-17 仪器网370
核心提示:核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等采取必要与充分的监控和保护,预防核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在核事故发生后及时处理,减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危害,保护人与环境的安全。
 


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也是世界核发电扩大最快的国家,目前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已经接近50座。核能作为一种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清洁能源,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核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带来的危害一直是笼罩在核能发电上的阴影。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核电厂的安全防护。我国也不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发布相关标准,构建核安全防护与监督体系。


核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等采取必要与充分的监控和保护,预防核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在核事故发生后及时处理,减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危害,保护人与环境的安全。

 

针对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批准《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1128-2020)和《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HJ1129-2020)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两项标准都为首次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核事故应急监测的标准体系。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1128-2020)规定了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出于实际工作中的应急监测技术水平考虑,标准不强制执行,但是要求核动力厂必须证明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其他方法和路线至少有与此标准相同的技术水平。标准规定,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对象主要环境γ辐射水平,采样需要包括大气、沉降物、土壤、饮用水水源以及生物样品等。


《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HJ1129-2020)规范了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放射性沉降灰沉积通量的方法,适用于核事故应急监测时地表土壤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测定。标准描述了就地高纯锗谱仪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监测数据的计算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γ核素。


以上标准将于2020年6月30日起实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4239445号-6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