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生态环境部同意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现如今,国内食品供应链不断延长,各个环节之间也节节相扣。但同时,食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对此,食品工业内还需加强食品安全的防范,提高智能监管水平。
根据建设任务书的内容显示,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要将开展四项研究:污染物在食品链中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环境风险;食品链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食品链全过程污染防治策略与智能化管控平台研究。以满足国家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提升我国食品链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及智能化管理水平。
食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一条长长的供应链,这一链条上包括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对此,食品工业内企业要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强化食品安全“防火墙”。
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面临人力、物力投入大,管理成本高,多部门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智能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帮助食品工业提升监管效率、扩大监管范围。
在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过程中,企业先要建立食品数据库。在食品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各种生产数据,这就少不了各类传感器、智能设备的助力。其次,采用云计算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食品安全中存在的潜在隐患,并对数据进行重新整合。
除此之外,智能食品安全快检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等技术、智能化贴标设备的发展,也将帮助食品工业实现从传统监管到智慧监管,建立起以预防为主、层层监管、可视化责任溯源的信息化食品监管体系。
例如上海某乳品有限公司创建的全透明智能化管理系统就包括了原辅料控制、产品过程控制、产品放行评估、储运管理四个功能块,外围又设计布控了12个质量安全管理模块,生产、环境关键参数及人员的卫生规范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即时传送给监管人员,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抵御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下,食品监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食品工业内企业也需运用食品安全智慧化智能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并采用传感器、机器人、智能食品机械等设备,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智能水平。
我国热电堆红外传感器芯片团体标准顺利过审
0评论2020-08-112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布 7家仪器公司上榜
《财富》APP于北京时间2020年8月10日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
0评论2020-08-111
上海硅酸盐所新型高功率储能电极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储能原理不同、各有特点的两类代表性储能器件。锂电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0评论2020-08-111
2020年中国纸浆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木浆消费进口依赖性强
1、中国纸浆产量波动下滑纸浆是造纸行业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19年度报告》,2010-2019年
0评论2020-08-111

- 2020年中国化学储能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智能电网将成为潜在发展方向
0评论2020-08-11

- 2020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逐步智能化、虚拟化发展
0评论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