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2年Holonyak和Bevacqua发明第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以来,随着外延生长、芯片设计和制造、封装结构、工艺和材料的快速发展,LED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初,Nakamura在GaN衬底上成功地生长出蓝绿光led。1995年,研究发现,蓝光的LED芯片配合YAG(Ce荧光粉), 可以产生白光。至此,人类实现了白光LED的商业化。图一为LED点状屏幕实物俯视图及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图一 LED点状屏幕实物俯视图(左) 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右)
据报道,中国LED生产已达到guo际先进水平,已成为世界重要的LED封装基地。基于以上产业分布特点。今天,小编来和大家来聊聊LED封装那些事儿,看看日立在封装行业留下了哪些足迹。
一个优秀的封装设计,不仅要关注每个LED灯珠封装可能遇到的问题,还要注意每一个操作步骤对LED屏幕整体造成的影响。在设计和制造单个LED封装时,如果不考虑环境和使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温度升高、焊接性差和安装损坏。典型的故障包括镜头脱落和封装材料的表面污染。为了降低灯的成本,制造商更愿意将驱动电流增加到500毫安以上,以提供高流明输出,这将加速LED的老化。第二个光学透镜相对LED的位置,非常敏感,在回流焊的过程中,LED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也会对最终产品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和设计包装结构的时候会特别谨慎,避免不良品的产生。因此,LED封装过程的品质管理非常严格,LED各个结构的尺寸允许的误差很小,技术人员会对各个步骤的产品进行形貌和结构等品质检查,以保证LED产品顺利投放市场。
下面是日立针对LED灯珠封装客户可提供的解决方案,日立纳米尺度3D光学干涉测量系统VS1800(以下简称VS1800),它可以帮助客户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封装材料的厚度,和表面形貌的品质管理。
1.横截面分析
图二 多层分析结果(左),LED灯珠结构示意图(右)
这里使用的是VS1800的多层分析模块,测试过程中不需要破坏样品,物镜垂直方向移动,采集信号,建立封装以后LED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LED芯片部分的高度约为133.7um。封装以后上界面距离LED芯片上表面的距离约540.1um。将前述厚度值相加可以发现,它们的和为673.8um。比没有LED芯片位置的封装部位高约1um。
2. 表面分析
图三 多层分析结果(左),LED灯珠结构示意图(右)
从表面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LED封装以后表面存在椭圆形结构。且椭圆形中心,即LED芯片正上方位置,较椭圆A,B位置高。根据线上高度分布可知,A、B与中心位置高度差约为2.88um。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到,LED芯片的存在,会导致封装表面凸起,凸起高度约为2.88μm。
参考文献
1.Zongyuan Liu, Sheng Liu et al.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Phosphor-based White LED Packaging. Front. Optoelectron. China 2009, 2(2): 119–140.
2.Yeong-Her Lin, Jiun Pyng You, Yuan-Chang Lin, Nguyen T. Tran, and Frank G. Shi.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Optical Silicone for the Packaging of High-Power LED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Packing Technologies, 2010, VOL. 33, NO. 4.